媒体文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媒体文法 > 正文

【光明日报】毕耕: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

来源:http://news.hzau.edu.cn/2018/0 时间:2018-09-20 点击数:

核心提示:9月19日《光明日报》刊载我校毕耕副教授理论文章《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南湖新闻网全文予以转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传播矩阵。在构建这一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关键、机制是根本的观念,既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工作队伍,又要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管理规范,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事务协调与检查监督,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机制保障。

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需要新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强保证。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为人们所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传播内容、话题选择和议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要求,密切关注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和排忧解惑。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或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加以分析说明,切忌空谈或者套用过时的理论。

注重传播方式的发展变革。强化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布文件、集中学习、开会宣讲、座谈讲解等方式进行,现在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注重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常见而且有效的社会活动,主要采用访问、面谈、书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又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改善公共传播。要积极拓展和不断完善公共传播的有效平台,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图书馆、文博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的传播与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更加广阔。

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借助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建构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常是单向直线式,往往忽略普通群众的反馈意见,难以实现交流互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与政府机关、媒体单位等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观点、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必须尽快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构科学高效的传播体系,不断加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毕耕 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分中心特约研究员、我院国学部副教授)

Copyright © 2011-2025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9001cc金沙以诚为本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网站: www.cpclvshi.com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