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建福教授应邀做客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国学讲堂,以“中国经典文化价值与经典研读”为题,就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阅读问题进行演讲。本次讲座由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国学部兰霞老师主持,国学部老师和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国学爱好者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于教授围绕中国古代元典的文化价值这一主题,从“新时代经典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敬先贤聚焦经典悟善言”和“四书道贯修己安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讲解。他首先讲到,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贤们的思想观念和至理名言都值得我们认真感悟。儒家文化既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具有极强的传承性,尧舜禹与孔孟之道都是一脉相承的。他提到孔子曾拜老子为师,说明儒家与道家、佛家思想都是相通的,是相互学习借鉴的结果。
在论述儒家文化的基础上,于教授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而提出了文化复兴的七大逻辑要素,分别是天下为公求大同、民族复兴中国梦、文化强国软实力、文化自觉务自美、文化自信忌自卑、文化认同延基因、文化认知毋枉议和文化情怀敬畏心,强调文化自信是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础。同时,他还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史实,重点阐述了对待传统文化所应有的态度。他引用王阳明的诗“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他强调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偏激态度,也不能妄自菲薄,而应该有温情和敬意。中华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否定传统文化不仅无益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创造新的文化。
关于如何学习文化经典的问题,于教授强调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他说,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文化基因。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心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他还以铜钱和钱索为例,强调学习国学要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在博学深思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讲座过程中,于教授还多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现场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当场向主动发言的同学赠送书籍。对于“阅读经典应按照什么顺序”的问题,于教授建议大家先阅读《大学》《论语》,然后读《孟子》《中庸》。在阅读“四书”的基础上,还可以阅读《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以及《道德经》等其他经典。他指出,一般读者可以先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结合当代学者的一些著作对照阅读,这样会有利于深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认知。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而且妙趣横生,使在场师生深受启发和教益。
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委员,国学经典教育联盟秘书长。
文字翁劲龙 摄影杨帅
审核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