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社会调查大赛决赛中,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本科生取得佳绩。其中,李祖佩老师指导的陈彦冰团队《从临摹“笔脉”到书写“人脉”:一个书法群体的文化苦旅与关系博弈》获得一等奖。
大二上学期,以SRF项目为支点,陈彦冰团队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从临摹“笔脉”到书写“人脉”——一个书法群体的文化苦旅与关系博弈》的调研在W县正式开展。
团队在敲开W县“守门人”——书法专卖店的店门的同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也在向他们缓缓开启。
跳出自我,探寻书法智慧
刚开始,陈彦冰团队对十五名书法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试图理解他们的身份特征和身份建构机制。由于生活时代的差异,书法群体往往不与这个时代的色彩相融合,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也有些陌生。因此,与书法群体沟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何理解他们对于书法的看法成为了团队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陈彦冰谈起大多数人认知中的普遍问题:“长久以来,我们更加习惯于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一个群体,而忽视了每个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因此访谈过程本身、后续资料的整理与解读成为团队非常大的困难,几乎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整理资料并撰写报告。
面对困难,团队对自身进行了及时深刻的反思。成员们从调研中的新奇解脱出来,开始冷静地整理访谈的资料,从访谈的内容中剥离出报告的线索。又自学社会网络分析法,将一个个书法家放在关系网络中进行理解。通过转换视角,顺着书法家的思维进行分析,以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戮力同心,探求专业视角
课题能取得如此佳绩,离不了团队成员的劳心费力。每一个环节中都能看到他们共同努力的身影,每位成员都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并积极参与到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与修改过程中。
除了团队的共同努力,导师李祖佩也给予了许多支持。李老师与同学们一同交流讨论,明确报告的研究方向和问题意识,一次次为团队提供修改意见,帮助团队克服在调研与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李老师鼓励我们参加各种调查大赛,这次比赛也是他鼓励我们参加的,同时,他也在百忙中参加了调查报告大赛的最终汇报。”陈彦冰对老师们表示感谢,在撰写调研报告的一年间,社会学系的多位老师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陈彦冰团队也得到了导师李祖佩的肯定。李老师表示,在整个过程中,团队五位同学能够走出课堂、扎根田野,能够贴近地面思考问题,能够将真挚的人文情怀和较好的专业训练相结合,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立足自身,探索生活真理
“团队在这次调研中收获许多,这不只是一次社会调查实践,还是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与触碰。”社会调查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走出自己的世界,触碰他人的生活。团队在感受他人身上的生命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与自己的生活达成和解。
在社会调查中,他们看到了书法家们的“脆弱”:在一个经济支配的环境下,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资源。这种“脆弱”也恰恰是所有人共有的——过去的事情与周围的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众人的未来;他们也感受到了书法家们的“力量”:书法家们从外界借助资源,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自身地位,也让书法艺术的种子在更多领域生根发芽。“这给了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个体一种力量,无论我们对环境的活动是主动还是被动,是适应、利用甚至是妥协,也都毫无疑问改变了所处的环境。”陈彦冰说到。
正如前贤所云:“立脚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生活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在练习书法时,一言不发的书法家沉浸黑白之中,在作品中融入一种精神力量,在一旁的团队成员也被这种专注和沉稳所深深打动。团队在研究中感受他人,也在感知自己。
比赛不仅是呈现团队的调研成果的机会,更是总结与反思调研过程的又一次契机。团队成员调研的认真投入给比赛打足了底气,但其他选手的实力同样也不容小觑。陈彦冰说:“对于这次比赛,我们准备的其实并不是特别充分。在比赛开始之前,我们的内心还是特别紧张的,但是站在台上回想起与书法家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又充满了勇气和信心,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从准备到获奖,从冷静再到欣喜,对于团队来说,这次社会调查实践,也不只是一次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来开展的活动,更是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与触碰。社会学的专业知识给予了他们以纵深的框架、多元的视角理解社会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他们不仅希望能揭示书法群体内部的身份形成机制,还希望能告诉世界:“这里还有一个持续为中国人提供寄托的艺术世界。”
文|新闻中心 黄怡晨 潘玥